查看原文
其他

训练心

2017-03-09 分享智慧扎西德勒 降拥念扎智悲讲堂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

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

或是高空之处,

我们都会在混乱中,

而非拥有“正见”时,

就能完全处于宁静,

那么就不再有难题需要解决。

也不复有烦恼升起了。

 

就是如此这般!

你不执着,你放下,

无论是任何的“感觉粘着”,

我们都从中分离开来,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样感觉

仅仅就是感觉。它并不会特别地

前来困扰我们,我们可能会认为

是它打扰了我们,但事实上,

并不是那样子的。如果

我们能进一步深思有关这个感觉,

它就只是那样子。

如果我们放下,那么形色

就只是形色,音声就只是音声,

香也只是香,味也只是味,

触也只是触,

而心也只是心罢了。

 

这就好像油和水一样,

如果你将它们一起放在

一个瓶子里,由于自然特性的

不同,它们不会相混合。

油和水是不同的,一样的道理,

一位有智慧的人

和一位愚痴无明的人是不相同的。

佛陀与色、声、香、味、

触、法同生活,

但因他是已经觉悟的一位,

所以他能不被它们所转。

因为他了解:

心就是心,想就是想,

他没有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心只是心,

想和感觉只是想和感觉;

让事物就只是它们自己吧!

让色只是色、让声只是声,

让想只是想,

我们何须费事的去执着它们呢?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

去思考和感觉,

那么,这就是出离和不粘著了。

我们的“想”和“感觉”

将会在一边,而我们的“心”

会在另一边,

就好像油和水一般

它们在同一个瓶子里,

然而它们却是分开的。

 

佛陀以及他已觉悟的弟子们,

和寻常的、没有开悟的人们

生活在一起。他们不单与这些人

同住,也教导这些普通未开悟、

无知的人如何成圣开悟,成为智者。

他们能够这样子做到,因为

他们知道如何去修行,知道“心”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就依禅坐的修行去做,

不要费心怀疑它。

一个了解法的人,

能了解他自己,

一个了解他自己的人,

必能了解法。

事实上,法无所不在,

我们并不须要

逃避到其他某个地方。

透过智慧、透过智力、

透过技能来代替逃避吧,

但不要透过无明去逃避。

若你希求宁静,

那么让它在为智慧的宁静,

那样就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